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举世瞩目。
2017年全国“两会”,自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至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历时13天。杭报集团各媒体早早开始谋划,成立报道小组,多次召开“两会”报道策划会,在分析总结2016年各大媒体及集团“两会”报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017年全国“两会”的中心任务,最终确定了报道主题、基本内容、总体版式和栏目设置。
杭州日报:做足落地文章 发出“杭州声音”
杭州日报推出了聚焦全国“两会”专版,重点开辟了“杭州声音”专栏,十余天会期内,总共刊发报道15条,专访了10多位代表和委员,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和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叶明,以及宗庆后、王建沂、崔巍、陈腊英、虞纯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充分反映杭州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生动景象,这些信息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兴趣和热切关注。杭州日报的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共计利用头版、要闻以及“奋进中国——聚焦2017全国‘两会’”特刊制作版面40余个,图片(含图表等)50余幅,对“两会”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实现了既定目标,效果良好。
加强专栏专访呈现 频频传递新鲜资讯 例如,带着15条建议上全国“两会”的宗庆后,呼吁坚守主业实业,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来自“全球最大移动支付之城”的杭州代表虞纯,提了一个关于全面推进无现金城市建设的建议。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王建沂说“坚守实体经济与推动创新转型的信心更足了”……这些信息都在“两会”报道中第一时间传达给读者。此外,代表委员还就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民生改善、文化走出去等话题畅谈想法,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热点。
要让全国“两会”报道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就必须紧贴地方和百姓实际。与此同时,在这样重大的、政治性极强的战役性报道中,地方党报更需要适合当地老百姓口味的、“接地气”的稿件。为此,特派记者紧紧抓住杭州特色,寻找带有地域性元素的新闻。比如,针对今年是本届代表、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年,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为例,对其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五年进行了系统回顾。五年来,他先后就加快新药审批速度、医药企业税收优惠、创新药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药市场准入等议题提交了15件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已经落地。透过他的切身感受与现场口述,老百姓对身边改革、人才、创新、审批、政务环境等方面的改变也更加有体会。再如,在京采访期间,特派记者从网上得知了曾进中南海给总理提意见的杭钢“创客”黄敏的线索,原是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员工的他,2017年1月16日下午带着自己的想法走进了国务院的会议室,坐在总理的对面,讲述了自己转岗创业的心路历程。于是,他们想法设法与黄敏取得了联系,进行了电话采访,并最终以图文并茂形式刊登“进中南海给总理提意见的杭钢‘创客’黄敏,看了《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坚定了创业信心”一文,很多媒体后来都予以了转载。
发挥集体智慧 创新版面语言 全国“两会”报道每年都有,如何把“两会”旧命题做出新创意,自始至终萦绕在后方编辑脑中,也自始至终贯穿于“两会”报道。
报头制作出新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要出特刊,鉴于出新出彩的要求,今年全国“两会”开始前,时政中心就开了策划会,报头除选择大框架结构,突出整体气势外,根据新华社为“两会”预热的稿件内容,最后将今年“两会”的主题定为“奋进中国——聚焦2017全国‘两会’”,前者为遒劲有力的书法体,后者为端正的大黑,一动一静,让整个版面在端庄大方的基础上,更不失灵动活泼。第一期特刊,主打稿为政协首场发布会,编辑将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的一句话作为大标题——“中国仍将是世界最强劲发动机”;题前则刊发了新华社的一篇通讯——“向世界传递奋进中国的信心与希望”,整版内容正好烘托了报头“奋进中国”的主题。第一期见报后,反响良好。
栏目设置出新 全国“两会”议程大体相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议题。代表委员带着过去一年所收集的问题共商国是,这些议题以及政府相关部委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这些才是“两会”报道的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对此,2017年的“两会”栏目设置,在保留原有“两会”“瞭望”“‘两会’走笔”“杭州声音”等栏目的基础上,着重做好“部长说事”“议政建言”等栏目。“部长说事”,以政府各部委负责人新闻发布会以及“部长通道”上的回应为主,一般都配以肖像照片,在增加新闻点的同时,增加辨识度。同时着重增加基层代表委员议政建言的内容,“报道他们的审议、依法履职情况和高质量的提案建议”。特刊专门开辟“议政建言”栏目,确保每天都出现这个栏目,确保代表、委员每天至少出现一名,并确保精选内容,体现“高质量”。
稿件内容出新 稿件出新有几个主要方式:拓展稿件来源、精做标题、深入解读等。在稿件来源上,立足新华社稿件,结合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尽量丰富内容;在标题上,在保证舆论引导正确的前提下,尽量多做实题,让读者一目了然就能获知重要信息;在解读上,相比往年,今年更多运用图表等方式进行全方位解读,尤其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等重要内容上多用图表,其中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图表运用已经大大超过文字内容,实际效果也很好,受到了好评。
评论选题出新 全国“两会”是新闻富矿。“两会”众多新闻热点为评论提供了很好的选题。以杭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为主笔,评论员翟春阳和王俊勇合力,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继续开设“‘两会’走笔”专栏,共计刊发相关“两会”议题的评论文章10余篇,收到了很好的舆论传播效果。
紧追社会热点新闻 如3月8日的《财政部部长肖捷回应财税热点问题:个税免征额是否提高将综合测算》,3月9日的外交部长王毅谈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3月15日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回应金融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基础,今年房贷还会以相对较快速度发展》;3月12日的《商务部负责人回应经贸热点问题:中美贸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详解“健康中国”施工图:将在税收社保等多个方面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3月13日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记者会上回应热点问题:目前不具备延伸义务教育至12年的条件,三方面举措解决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在商言商,突出商报关注热点。
杭州网:特派记者直播 网友互动点赞
杭州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推出网络专题,通过文字图片报道、视频直播等全媒体形式,并派出记者赶赴北京采访“两会”,发回最新报道,及时、准确报道“两会”盛况,官方APP、微信、微博实时刊发,实现了多屏互动。截至3月13日17点,杭州网刊发稿件380篇,杭州网发自北京的原创稿件12篇,专题点击量已达28万,为全国“两会”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专题设置醒目 栏目把握准确 杭州网在首页显著位置推出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认真做好领导出席会议和参加团组活动,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情况,及时报道“两会”开幕式及各项重大日程活动,重点报道基层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情况。杭州网“2017年全国‘两会’”专题内容丰富,下设“两会要闻”“杭网记者跑‘两会’”“焦点动态”“提案议案”“两会镜头”“评论观点”“网友声音”等多个栏目,切实把握好导向和度,及时、准确报道“两会”的动态信息,更充分展示了代表委员的风采。
原创内容丰富 信息采集独特 2017年全国“两会”,杭州网派出记者前往北京,驻守杭州媒体采访团驻地,发回“两会”原创报道12篇,带给在千里之外的杭州网民独特的“两会”信息。特派记者广开思路,从多角度、多侧面组织稿件,将报道重点放在全国以及杭州发展成就以及未来规划的宣传上,并抓取报道了会议期间与浙江、与杭州有关的新闻点,对来自杭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工作的成就和创新进行宣传,重点宣传他们带来的议案、提案等方面,先后发表《怀揣民意良策 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抵京》《徐冠巨:振兴实体经济 补足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带15条建议赴京 听听“议案大户”宗庆后说了些什么》《王金财:为建设世界名城作出人大应有贡献》《丁列明:很荣幸能有建议被采纳 希望有更多创新改革》《叶明:为杭州打造世界名城发挥独特优势》《谢双成:建议设立杭州网络法院 成为互联网审判方式的先行者》《全国”两会”观察:记者北京街头体验共享单车 代表委员有话说》《陈振濂:建议小学教育先学书写后学拼音》《赵光育:聚焦土壤防治 建议重建一所杭州大学》《李书福:中国应该要发展甲醇汽车在全国的推广等既有深度又有看点的文章》等报道。
积极展开互动 引导网民关切 在准确把握网上宣传基调的基础上,杭州网积极和网民展开互动,引导大家关心全国“两会”,为“两会”营造隆重热烈、平稳有序的舆论环境。“两会”专题特设“网友声音”栏目,网民可以通过杭州网专题留言、新浪微博以#全国“两会”#为关键词、微信留言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两会”的建议意见。杭州网论坛、杭州网官方微博、微信、杭州网官方APP每日推送“两会”相关资讯,至今共推荐百余条“两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