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当前位置: 集团动态 > 集团要闻 > 本页
杭报集团做足全国“两会”的“杭州文章”
发布时间:2017-04-11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举世瞩目。

       2017年全国“两会”,自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至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历时13天。杭报集团各媒体早早开始谋划,成立报道小组,多次召开“两会”报道策划会,在分析总结2016年各大媒体及集团“两会”报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017年全国“两会”的中心任务,最终确定了报道主题、基本内容、总体版式和栏目设置。

杭州日报:做足落地文章 发出“杭州声音”

 杭州日报推出了聚焦全国“两会”专版,重点开辟了“杭州声音”专栏,十余天会期内,总共刊发报道15条,专访了10多位代表和委员,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和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叶明,以及宗庆后、王建沂、崔巍、陈腊英、虞纯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充分反映杭州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生动景象,这些信息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兴趣和热切关注。杭州日报的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共计利用头版、要闻以及“奋进中国——聚焦2017全国‘两会’”特刊制作版面40余个,图片(含图表等)50余幅,对“两会”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实现了既定目标,效果良好。
       加强专栏专访呈现 频频传递新鲜资讯 例如,带着15条建议上全国“两会”的宗庆后,呼吁坚守主业实业,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来自“全球最大移动支付之城”的杭州代表虞纯,提了一个关于全面推进无现金城市建设的建议。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王建沂说“坚守实体经济与推动创新转型的信心更足了”……这些信息都在“两会”报道中第一时间传达给读者。此外,代表委员还就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民生改善、文化走出去等话题畅谈想法,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热点。
       要让全国“两会”报道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就必须紧贴地方和百姓实际。与此同时,在这样重大的、政治性极强的战役性报道中,地方党报更需要适合当地老百姓口味的、“接地气”的稿件。为此,特派记者紧紧抓住杭州特色,寻找带有地域性元素的新闻。比如,针对今年是本届代表、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年,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为例,对其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五年进行了系统回顾。五年来,他先后就加快新药审批速度、医药企业税收优惠、创新药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药市场准入等议题提交了15件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已经落地。透过他的切身感受与现场口述,老百姓对身边改革、人才、创新、审批、政务环境等方面的改变也更加有体会。再如,在京采访期间,特派记者从网上得知了曾进中南海给总理提意见的杭钢“创客”黄敏的线索,原是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员工的他,2017年1月16日下午带着自己的想法走进了国务院的会议室,坐在总理的对面,讲述了自己转岗创业的心路历程。于是,他们想法设法与黄敏取得了联系,进行了电话采访,并最终以图文并茂形式刊登“进中南海给总理提意见的杭钢‘创客’黄敏,看了《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坚定了创业信心”一文,很多媒体后来都予以了转载。
       发挥集体智慧 创新版面语言  全国“两会”报道每年都有,如何把“两会”旧命题做出新创意,自始至终萦绕在后方编辑脑中,也自始至终贯穿于“两会”报道。
       报头制作出新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要出特刊,鉴于出新出彩的要求,今年全国“两会”开始前,时政中心就开了策划会,报头除选择大框架结构,突出整体气势外,根据新华社为“两会”预热的稿件内容,最后将今年“两会”的主题定为“奋进中国——聚焦2017全国‘两会’”,前者为遒劲有力的书法体,后者为端正的大黑,一动一静,让整个版面在端庄大方的基础上,更不失灵动活泼。第一期特刊,主打稿为政协首场发布会,编辑将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的一句话作为大标题——“中国仍将是世界最强劲发动机”;题前则刊发了新华社的一篇通讯——“向世界传递奋进中国的信心与希望”,整版内容正好烘托了报头“奋进中国”的主题。第一期见报后,反响良好。
       栏目设置出新 全国“两会”议程大体相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议题。代表委员带着过去一年所收集的问题共商国是,这些议题以及政府相关部委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这些才是“两会”报道的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对此,2017年的“两会”栏目设置,在保留原有“两会”“瞭望”“‘两会’走笔”“杭州声音”等栏目的基础上,着重做好“部长说事”“议政建言”等栏目。“部长说事”,以政府各部委负责人新闻发布会以及“部长通道”上的回应为主,一般都配以肖像照片,在增加新闻点的同时,增加辨识度。同时着重增加基层代表委员议政建言的内容,“报道他们的审议、依法履职情况和高质量的提案建议”。特刊专门开辟“议政建言”栏目,确保每天都出现这个栏目,确保代表、委员每天至少出现一名,并确保精选内容,体现“高质量”。
       稿件内容出新  稿件出新有几个主要方式:拓展稿件来源、精做标题、深入解读等。在稿件来源上,立足新华社稿件,结合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尽量丰富内容;在标题上,在保证舆论引导正确的前提下,尽量多做实题,让读者一目了然就能获知重要信息;在解读上,相比往年,今年更多运用图表等方式进行全方位解读,尤其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等重要内容上多用图表,其中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图表运用已经大大超过文字内容,实际效果也很好,受到了好评。
       评论选题出新  全国“两会”是新闻富矿。“两会”众多新闻热点为评论提供了很好的选题。以杭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为主笔,评论员翟春阳和王俊勇合力,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继续开设“‘两会’走笔”专栏,共计刊发相关“两会”议题的评论文章10余篇,收到了很好的舆论传播效果。

都市快报:重磅解读国策民生 突出浙江发展成就
       2017年3月3日起,都市快报每天在重要版面大篇幅推出“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重点推出“两会面孔”“两会•现场”“两会•部长说”“都市快报‘两会’专访”“两会•发布会”“两会•热点聚焦”“两会•声音”等特色栏目,至3月16日,共推出版面 30多个,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全国“两会”。都市快报的报道紧扣改革发展主旋律,积极做好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政策和民生措施等的分析解读,坚持正面引导各种社会热点话题,着力搭建代表委员、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公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为“两会”营造了正面、积极、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同时,都市快报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两会”相关报道,扩大了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传播力。
       重磅解读政策 凝聚各方共识  3月6日,都市快报头版头条刊登《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昨天开幕 600字极简版政府工作报告 3分钟读懂2017工作重点 今年总理报告中的12个新词 哪些又是你熟悉的?》,并用两个版大篇幅进行阐释和解读。《600字极简版政府工作报告 3分钟读懂2017工作重点》中,把政府工作报告精炼地概括为:一、去年工作不容易,“一三五”实现良好开端;二、今年目标;三、今年几项重点工作。简单明晰地列出了报告最主要的内容,并对“同线同标同质”“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等词汇做了标注解读。《2017总理报告中的12个新词 哪些又是你熟悉的?》中,则对全域旅游、河长制、海绵城市等新词做了阐释。这样独具匠心的呈现方式,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和新信息提炼出来,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理解和阅读。
       “两会•发布会”“两会•部长说”等栏目中,则对国策民生等各方面的热点问题,给出了权威的回答和解读,如3月6日的《监察部部长杨晓渡:反腐力度有所减弱?无稽之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共享单车是创新积极鼓励支持 也要规范管理》《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网购不是“法外之地”》《工信部部长苗圩: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下架改号软件1700余个》《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我国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安全优质的乳制品》《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外汇向好趋势明显 短期波动正常》,3月7日的《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原则不能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回应中国经济热点问题》《2017中国经济增速或超6.5% 走势不会是“V”和“U”》,3月8日的《个税免征额会提高吗?财政部部长肖捷:根据消费水平综合测算 该提高就提高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建议工薪所得最高税率由45%下调至25%》等。
       3月9日,快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习近平2017“‘两会’新语”》,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央视的报道,将习近平主席3月4日-8日期间4次“下团组”与代表交流讨论的内容,按日期、分重点地进行了提炼,如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讲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在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讲的“实体经济是发展根基”等,都高屋建瓴地为各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月16日,《19个“记者问”,总理是如何回答的?》一文,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的19个问题,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现场还原,从而使读者对政府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简政放权、中美关系、半岛局势、减税降费、就业、雾霾等众多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突出浙江特色 强化成就宣传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都市快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围绕大会主题,紧贴浙江实际,突出浙江特色,强化成就宣传。如3月6日《抢抓“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打造世界名城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中,展现了杭州把“互联网+”应用于城市管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喜人情况;3月7日《张鸿铭:希望批准杭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杭州的底气来自哪些方面?它会给杭州带来哪些好处?快报独家专访原杭州市市长、现省政协副主席张鸿铭》中,则雄辩地列出了杭州跻身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杭州都市圈是全国第四大都市圈、杭州拥有“天堂硅谷”的美誉、杭州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G20峰会让杭州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等,杭州在经济发展总量、速度、质量,科技创新活跃程度、城市人口等各方面的现状和成绩,均已符合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
       3月8日整版刊出《昨天是浙江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境外、省外媒体关注浙江什么?香港媒体向省长车俊提问:“最多跑一次”真能做到吗? 省长说:很难!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省长的答记者问,折射出浙江在振兴实体经济、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等各方面的成绩,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因其给老百姓和企业带来的满满获得感,更是获得了全场境内外媒体的热烈掌声;3月5日的《周国辉:浙江在科技应用方面全国领先 为科技新浙商骄傲》中,通过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的采访,展示了浙江在科技应用方面的成就;同一天的《赵光育:建议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建议建立一所新的杭州大学》,则体现出浙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视及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实力;3月5日的《宗庆后:建议在杭州设立证券交易所 建议杭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建议把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以企业的发展经历和他自身的感受,赞扬了浙江省的政府工作效率: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方便了企业和个人办事,同时也把浙江经济搞活了。
       回应社会热点 反映群众心声  在“两会”报道中,快报充分反映人大代表认真审议讨论、积极履行职责及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情况,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心声,同时也反映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心爱护,从而拓展了“两会”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如3月4日的《择校热、学区房、航班正常率……两会“部长通道”开启 七位部长直面媒体提问》、3月5日的《谈房地产税、治霾、军费,谈“二孩妈妈”就业歧视……今年全国人大首场发布会 傅莹回应了这些热点》等,都直面热点关切,不回避尖锐话题;又如3月7日,快报整版聚焦“两会”热点《课外辅导班 去年课外辅导市场超8000亿 是给孩子补短板还是添负担》《二孩 还在犹豫要不要生?代表委员帮你想办法!》《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三大运营商昨表示:10月1日起全面取消!》;3月8日的《谈二孩入园难 教育部长承诺将用洪荒之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谈学前教育超前化 政协委员建议规范“幼升小”刹住教育超前风》、3月10日的《跟你我关系最大的一部法律来了》《“两会”热议“无现金社会” 杭州被称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之城 它有多方便?能不能在全国推广开来?》等报道,都在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议题讨论中,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增强了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强烈信心。
   运用新媒体平台 增强报道传播力  在报纸浓墨重彩宣传“两会”的同时,快报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两会”报道的传播力。如3月5日快报官微推送的《今年内取消手机长途和漫游费,降低上网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这样改变“小明”的生活》,浏览量32714;3月7日头条推送的《最新消息:个税改革将有大动作!这类家庭的个税负担将减轻》,阅读量117683;《希望批准杭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快报独家专访原杭州市市长、现省政协副主席张鸿铭》,阅读量48930。网友们纷纷评论,Mr.J说:“支持杭州,衷心祝愿杭州的明天会更好!”网友大雁则说:“非常支持,在杭州生活十几年,变化是有目共睹的!”3月15日推送的《定心丸!李克强总理说房屋70年产权到期无条件续期,无需申请!总理记者会文字实录》,阅读量更是接近6.8万。
每日商报:突出编辑作用 呈现热点信息
 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都是媒体时政新闻的一个重头,每日商报也不例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商报深化编辑功夫,精选、精编新华社稿件,在有限版面中突出了“两会”新闻的重点,尤其是“两会”中热门的社会、经济话题。
       思想上高度重视 提前精心准备方案  在“两会”召开前一个星期,商报成立了以总编辑、要闻编辑部主任及资深编辑组成的“两会”报道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报道方案,大到确定报道的重点,与当天值班总编商定版面数量,小到栏目名称的拟定,遇到今年“两会”的新变化时怎么调整栏目。因为方案详尽实用,版面始终能够突出重点,保持总体风格一致。
今年“两会”报道期间,商报在14天内共出刊20个“聚焦全国‘两会’”版面,每天少则一个版,多则两三个版,确保读者能听到“两会”声音。如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一天的3月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傅莹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5日的版面就增至两个;3月5日人大会议召开,不仅有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有“部长•两会通道”的许多新鲜话题,6日的版面就增至3个;3月15日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也保证了两个版面的容量。
       关注最新动态 创新栏目设置  除了保留“日程”栏目外,今年商报的“两会”版面对原有的栏目名称进行了革新,设置了“说事”“微闻”栏目。前者刊登部长们在“两会•部长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一些内容;后者则刊登今年“两会”上的一些新鲜事,如3月4日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今年还要在国内投资20多亿元》,3月5日刊登了《全国“两会”分别设立会风会纪监督组进一步改进会风严肃会纪》。
编辑精心选稿,着重刊发两类重点新闻,尽可能在有限的版面上呈现大量关注度最高的信息。
 精编关注度最高的新闻  如3月5日的“傅莹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突出了“证券法修订草案下月提请审议”;3月6日的政府工作报告除了用三张图表呈现2017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2016年政府做的主要工作等以外,还刊登了两篇文字稿:《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回应社会关切》《2017,十大民生“新”获得》;3月16日的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突出了“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的信息点。

 紧追社会热点新闻  如3月8日的《财政部部长肖捷回应财税热点问题:个税免征额是否提高将综合测算》,3月9日的外交部长王毅谈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3月15日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回应金融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基础,今年房贷还会以相对较快速度发展》;3月12日的《商务部负责人回应经贸热点问题:中美贸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详解“健康中国”施工图:将在税收社保等多个方面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3月13日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记者会上回应热点问题:目前不具备延伸义务教育至12年的条件,三方面举措解决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在商言商,突出商报关注热点。

                       杭州网:特派记者直播 网友互动点赞

       杭州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推出网络专题,通过文字图片报道、视频直播等全媒体形式,并派出记者赶赴北京采访“两会”,发回最新报道,及时、准确报道“两会”盛况,官方APP、微信、微博实时刊发,实现了多屏互动。截至3月13日17点,杭州网刊发稿件380篇,杭州网发自北京的原创稿件12篇,专题点击量已达28万,为全国“两会”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专题设置醒目 栏目把握准确  杭州网在首页显著位置推出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认真做好领导出席会议和参加团组活动,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情况,及时报道“两会”开幕式及各项重大日程活动,重点报道基层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情况。杭州网“2017年全国‘两会’”专题内容丰富,下设“两会要闻”“杭网记者跑‘两会’”“焦点动态”“提案议案”“两会镜头”“评论观点”“网友声音”等多个栏目,切实把握好导向和度,及时、准确报道“两会”的动态信息,更充分展示了代表委员的风采。
       原创内容丰富 信息采集独特  2017年全国“两会”,杭州网派出记者前往北京,驻守杭州媒体采访团驻地,发回“两会”原创报道12篇,带给在千里之外的杭州网民独特的“两会”信息。特派记者广开思路,从多角度、多侧面组织稿件,将报道重点放在全国以及杭州发展成就以及未来规划的宣传上,并抓取报道了会议期间与浙江、与杭州有关的新闻点,对来自杭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工作的成就和创新进行宣传,重点宣传他们带来的议案、提案等方面,先后发表《怀揣民意良策 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抵京》《徐冠巨:振兴实体经济 补足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带15条建议赴京 听听“议案大户”宗庆后说了些什么》《王金财:为建设世界名城作出人大应有贡献》《丁列明:很荣幸能有建议被采纳 希望有更多创新改革》《叶明:为杭州打造世界名城发挥独特优势》《谢双成:建议设立杭州网络法院 成为互联网审判方式的先行者》《全国”两会”观察:记者北京街头体验共享单车 代表委员有话说》《陈振濂:建议小学教育先学书写后学拼音》《赵光育:聚焦土壤防治 建议重建一所杭州大学》《李书福:中国应该要发展甲醇汽车在全国的推广等既有深度又有看点的文章》等报道。
       积极展开互动 引导网民关切  在准确把握网上宣传基调的基础上,杭州网积极和网民展开互动,引导大家关心全国“两会”,为“两会”营造隆重热烈、平稳有序的舆论环境。“两会”专题特设“网友声音”栏目,网民可以通过杭州网专题留言、新浪微博以#全国“两会”#为关键词、微信留言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两会”的建议意见。杭州网论坛、杭州网官方微博、微信、杭州网官方APP每日推送“两会”相关资讯,至今共推荐百余条“两会”信息。

浙ICP备1105128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35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