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大做强主题报道
深入实施“五位一体”机制,不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和五中全会、市委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一号工程、绿水青山、推进城市国际化、纪念抗战胜利、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办2022年亚运会、G20峰会、五水共治、美丽杭州等重大主题,充分发挥专栏、专版、评论、理论和新媒体“五位一体”报道机制的作用,使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不折不扣地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充分、宣传到位,得到市委书记以及省市宣传、新闻出版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打好舆论宣传的评论组合拳,打造“西湖评论”“吴山时评”“印月潭”“一理一论”“热点热评”“可圈可点”等特色评论栏目,推出一系列吴山平署名的重大主题述评,其中《美丽杭州——美丽中国的实践样本》获杭州市2015创新重大主题报道评选优秀作品一等奖。
把握导向守好阵地,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及时聚焦舆论热点,加强对热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正面引导,发挥多媒体联动优势,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如《电梯之殇》系列报道、《临安6.23山洪来袭特别报道》等既挖深度又注重舆论引导,反响较好。
权威发布精心解读,全面宣传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依托报纸和微信平台,联动打造“政在解读”平台,坚持做原创、权威的时政解读,充分体现党报权威性,为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打造品牌久久为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办好“发现最美杭州人”专栏,做大做强“我们的价值观”栏目,精心组织“拯救民勤•绿色传递”“洒下滴滴汗水•带走缕缕书香”等公益活动,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品牌。推出了“全国文艺评论家高峰论坛”等初具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杭报集团获“中国文艺评论传播基地”称号。
反映民意关注民生,切实做好民生服务报道。围绕百姓关注的治水治气治堵、垃圾分类等城市四治主题加强报道,新推出“解密法治杭州的DNA”“老城记”“新警察故事”“图解新闻”“图篇社”“马路侦探社”等民生栏目,使民生报道呈现多样化风格。
做强官微,构建矩阵,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官方微信位居全国十强公号,粉丝量接近100万。杭州日报官方微信充分发挥突发滚动、新闻故事、热点话题、典型报道的优势,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综合性日报公号十强,最高时位居第三,连续7个月排名稳定在5名上下,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周的平均阅读量稳定在3.5万上下,一直稳居全国第三。
全媒体矩阵已经形成,主流舆论阵地得到进一步拓展。除了杭报在线、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外,包括政在解读、西湖评论、读城杭州、周末去哪儿、科学松果会、我是动漫王、养生道、学点点、投资者CLUB、文艺群、艺术典藏、大视觉、搜城、杭观天下、杭州运动汇、杭州都市圈、德清关注、生活JIA等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全媒体矩阵已经形成,进一步抢占主流舆论阵地。其中“政在解读”已成为杭城专注做时政类内容的微信大号,“读城杭州”加强选题策划、活动组织及对外合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新媒体特色项目运营渐入佳境,营收破冰见效。“科学松果会”品牌效应凸显,全年开办70余期活动,拥有5000+数据精良、忠诚度极高的粉丝用户,会员制平台已经在有计划地搭建中;“周末去哪儿”年活跃用户达到10000余人;“我是动漫王”获得突破性进展,杭城700余所中小学校6000余人次参加大赛,为下一步项目运营奠定良好基础。
杭报在线和新闻客户端“城市通”全面启动改版升级。重新定位,回归新闻,将把“城市通”打造成为“新闻+服务”、具有杭报气质的移动阅读品牌。
注重内涵,强化悦读,提升报纸质量品位
改进新闻报道,逐步转向重质量、重版面、重内涵、重悦读。杭州日报按照市委相关要求改进领导活动报道,通过控制条数、压缩字数、制作标题、编排版面等手段,使报道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在头版着力增加民生新闻、经济新闻、基层新闻以及主流读者感兴趣的新闻,着力增强权威性和可读性;精心打造“深读”栏目,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反腐倡廉等中心工作推出了不少有深度且可读性强的优秀作品。
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改造传统媒体。精心制作标题、摘要,充分运用图表、漫画等元素,从版面组合编排到版式设计都更加满足互联网时代概略式、浏览式、碎片化、视觉化的阅读需求。其中,2015年11月17日出版的G20峰会特刊,从头版开始到12版,通过突破常规的版面整合和处理,使核心事件给人以强有力的冲击,被众多微信公众号引用,在全国范围内二次传播。
严格把关防错,加大审读力度。在发稿流程、稿件审核、责任追究上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以零差错为目标,以零容忍为手段,把差错降低到最低限度,树立大报质量品牌;同时加大审读力度,对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开展全面审读,并把差错率作为首编首记聘任条件之一,进一步强化全员把关防错意识。
坚持“走转改”活动常态化,进一步转变作风文风。推进“走转改”常态化,通过“走转改”促使采编人员更多地深入一线、面向基层、贴近民生,进而涌现更多鲜活的新闻报道。
探索“媒体+”模式,进一步服务好读者用户
以会展业拓展为突破口,将媒体优势资源(包括宣传资源、平台资源、团队资源)融入到会展活动中,成功策划执行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儿童博览会、老年博览会、红木博览会、体育科技节等大型会展活动及房地产区域论坛,不仅为读者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看点和体验,也为自身向城市生活服务商转型的目标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以“第七空间”为基点,运用杭报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策划能力,吸引优质项目入驻,探索投资孵化领域,省、市主要领导夏宝龙、李强、乔传秀、龚正、葛慧君、叶明、翁卫军等先后莅临“第七空间”,了解创投孵化运作模式以及引进项目的具体情况,并重点考察了世界专利数据库、丸子地球等项目;筹办的“杭州华夏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上海浦东自贸区,将艺术典藏工作室的触角延伸到上海,为拓展长三角地区艺术品经营市场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