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当前位置: 集团动态 > 集团要闻 > 本页
杭报集团市“两会”报道如春风拂面
发布时间:2013-03-01

春节长假刚刚结束,杭州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市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就正式开幕,让整个杭州进入了“两会模式”。老百姓说,“这可是我们杭州的一件大事,新开局、新气象”。杭报集团三报一网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每天以2-5个版的篇幅推出特别报道,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报道会议的主要议程和精神,充分反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共商大事的风貌。

还原最真实的现场 感受会风与文风的转变

在杭州日报的特别报道中,说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全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36天时,有代表说“当时台下就有一阵细碎的讨论声,我也有疑问”,更有代表直接表示:“这些数据,我们代表都有疑问,普通老百姓就更加难以理解了。”

“两会”上响起代表这样犀利的质疑声,这见证着会风的转变、时代的进步,但这样的报道在以往却是罕见的。要不要报?怎么报?杭州日报的答案是:报,并且要就这一公众心头可能都存在的疑问作出一个解释。而当时正好在现场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也确实代为作答了,于是,《分秒必争 代表离座“抢”话筒 发问犀利 市委书记现场来答疑》一文,不仅还原了代表认真履职的现场,并且让质疑声有了颇为自然的解答。

“会风之变”也让“文风之变”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日报在“两会侧记”以及“重点关注”、“我在现场”、“举手发言”等多个自创栏目中,都强调了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讲究生动性、可读性,文风之变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此次两会报道,杭州日报除一版、要闻版外,共刊发了9个两会特别报道专版,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建议。都市快报切实转变文风,丰富形式,精编内容,为大家速读一些议案提案、会议讨论现场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议题,简略地以几十字、数百字的篇幅呈现在版面上。如政协委员、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周恺秉认为,杭州PM2.5的排放中,40%是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因此他建议提高现有20%左右的公共交通分担率,鼓励更多的人坐公交车,首先要提高公共交通舒适度、安全度、速度。同时,淘汰高污染公交车,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对违章占用公交车道的车辆加大处罚力度。又如人大代表、江干区彭埠镇皋塘社区党委书记陶洪兴建议,加大对物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资质高、信誉好、服务优的大型物业服务企业参与老旧住宅小区、保障性住房和拆迁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政协委员、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业务室主任陆莹建议,修改杭州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春节期间市区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方案,建议缩短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等。

每日商报则通过分析性和通俗的语言将文件语言转化为读者易懂的文字,通过配发漫画来活跃版面,让两会版面看起来更加亲切,富有可读性。每日商报采写的“两会”报道共有25篇,除了开幕闭幕、主席团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报告等稿件,主要设置“议案提案点击”的栏目。文章包括《桌椅是不是可升降书包三斤半行不行》、《借鉴伦敦做法 建议设立社区衣物慈善超市》、《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大医院参与管理》、《节能灯一半的能耗 翻番的价格 LED灯你会买吗?》等。

杭州网提前策划,推出了“201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上听政”互动平台。在吸取以往经验的同时,今年互动平台邀请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7名,在网上“亮身份、听意见”,互动平台的留言版块与杭州网论坛首次互通,并引进了微博系统,网友民意表达更为多元。在互动平台开通的一个多星期中,杭州网共收到网友成文建议和意见200余条,经过筛选和梳理,杭州网精选了其中15条建议和意见以书面方式发送参与“网上听政”的各位代表委员,其中有不少建议和意见被代表和委员采纳。“杭网议事厅”还邀请了代表、委员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专家一起与网友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建设美丽杭州我们该做些什么?”近40分钟的讨论,吸引了众多网友跟帖留言,视频点击量达到了76132次,访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充分挖掘民生议题 全面报道两会精神

“两会”报道中,杭州日报摒弃程式化报道的固有方式,稳妥却积极地做着各种创新的尝试。报告摘登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政府报告的专家解读,在深入浅出的阐释中加深读者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十件实事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之一,不足800字的报告原文,杭州日报却足足花了一个整版做了图文并茂的生动解读,让实事工程更贴近民生。

都市快报紧紧围绕百姓关切,充分挖掘民生议题,给各类民生议题留出了较多版面和篇幅。如《市属各家医院挂号方式5种 4种都可预约 边诊疗边付费 解决“烦”和“繁”》报道了针对看病难问题,市属各家医院正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予以有效破解,比如分时段预约诊疗,患者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段来看病,而不是跑到医院去排队,挂号时就明确告诉病人,几点几分过来就行了,不用花时间等待;比如边诊疗边付费的医疗方式,也就是在杭州市民卡上开通“智慧医疗”结算功能,医生在开处方的同时就能直接扣费,这样一来,患者就不需排队付费,看完病就可马上检查、取药。

每日商报则一改以往民生、规划、产业兼顾的报道风格,将着眼点从兼顾宏观转为着重围绕民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幕第一天就采写了关于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上路的稿子。

关注会议热点话题 贴近百姓切入口小

如何在会议报道中从更小的口子切入,成为今年记者关注的焦点。

都市快报《去年你请年休假了吗?人大代表调查10位民企员工都说从没请过年休假》报道了人大代表、杭州仲裁委员会审理处处长卢建华前不久就“你请年休假了么”做了问卷调查。记者再现了他选取10位在民营企业分别从事机械加工、食品生产等行业,年龄在30岁-50岁之间,从没请过年休假的员工,进行了描述;并把他在议案中建议杭州人大加强《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落实执行情况执法检查;尽快制定并进一步细化杭州市的贯彻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相关实施细则;充分发挥相关工会组织的作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侵犯职工休假权利的处罚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读者看了很有感触。《杭州冬天能否集中供暖?》这篇报道,快报充分汇集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后认为,杭州冬天大范围集中供暖可能性不大,但可考虑推广“分布式能源”,比如在一个小区、一幢楼做到集中供暖,也可以并网运行,这样可以尽量少“伤筋动骨”,也能马上看到效果。

在政协委员的几百份提案中,关于治理灰霾天气的提案很多。每日商报记者经过筛选,从灰霾天气的最大制造者——机动车尾气入手,采访到了一种新的治理思路——通过经济手段限制私家车主开车,并且介绍了美国先进的smartway认证体系。此外,记者还围绕西湖后申遗时代保护、地铁便利性、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土地污染、LED灯、学校可升降桌椅、老旧小区停车难、厨余垃圾处理新方法、公交分担率倍增计划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采访了代表委员,介绍了不少城市管理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每个选题都精心筛选,力求涵盖面更广,与老百姓的生活更贴近。

会议期间杭州网推出了“区县专访”栏目,把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带到会场,提问区县(市)负责人,听听他们今年对于辖区居民的“民生承诺”。杭州网累计专访了11位区县(市)委书记和区县(市)长,通过图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现,不仅拉近了网友与领导的距离,同时领导们的“民生承诺”也让网友们倍受鼓舞。

杭网记者也关注来自基层的声音。一个星期时间,杭州网记者深入各个会场,听讨论、访议(提)案,共刊发图文、视频报道累计40余篇,其中《“撵走”杭州雾霾天 建条“城市生态带”怎么样?》、《能不能像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一样控制生活垃圾?》、《再提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可供市民利用的时间空间有多少?》等报道关注当下的民生热点,带着问题结合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在网上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浙ICP备1105128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35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