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至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杭报集团所属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杭州网等主要媒体坚持重大主题报道时代化的操作理念,坚持民众视角、尊重民众表达、关注民众情感,利用丰富多样的版面语言、报道形式、传播渠道,大容量、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全国“两会”,积极营造正面、和谐、奋进的良好舆论氛围。
期间,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杭州网共计推出包括“聚焦全国两会”、“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两会”、“2012年全国两会”在内的专版专题75个,“图说两会”、 热话题”、“深阅读”、“直播间”、“重磅解读”、“晨阳跑两会”、“屹峰跑两会”、“网事”、“看板”、“杭网记者跑两会”、“媒体聚焦”等栏目32个,报道500余篇。
坚持民众视角 做好解读文章
集团各媒体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和关注重点出发,精挑内容、精选数字、精心编排,解读“两会”报告、重要法律草案等。
解读两会报告,满足速读悦读需求。图表、文字、漫画并用,全面解读两会报告。杭州日报推出两会报告解读专版,分数字、重点、民生等子栏目,把近两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亮点概括浓缩,起到良好宣传效果。每日商报《盘点2012年两会“十大热词”》、《2012年“国家账单”中的收支亮点
》等
报
道,从民生、
经济
的角度
带读
者看两会。
杭州网“两会动态”、“会议日程”、“图说两会”等栏目,方便读者及时了解两会的动态信息。
解读法律草案,体现社会管理创新。各媒体高度关注刑诉法修正案权威解读,着力突出完善这一法律制度对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历史进步意义。3月6日,都市快报推出两个整版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后天提请审议》报道,专访法学专家洪道德、陈有西,集中解答修正案草案“为什么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尊重和保障了我们哪些权利”等群众关心问题,并配发评论《尊重和保障人权》表达了主流媒体的支持立场。
尊重民众表达 提升传播效果
针对“两会”期间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积极用群众语言解读回应,通过与读者网民的互动,发挥好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都市快报针对近期网上普遍关注的安徽少女遭毁容案刊发了两个整版报道,独家专访“加大毁容案件惩罚力度”提案的起草人——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挖掘提案背后的故事。同时邀请律师解读案件,提出“媒体报道未成年人犯罪要慎重,激发人们痛恨暴力而不是激发暴力情绪”的建设性提议。每日商报
开
设
了
“
两会·网事”和“两会·看板”两个栏目。通过网民的网评、建言和代表委员会议发言,形成了会上会下的互动。杭州网针对热点话题,设立“我的两会建言”栏目,引导网民建言献策,两会期间,专题共收到网民建议约100余条。
体现民众情感 彰显媒体责任
牢记主流媒体的责任,关注各类民生话题,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好评论对民众情感的正面引导作用。
关注民生,为科学发展出谋划策。把民众期盼解决的各类民生问题作为关注重点,围绕物价、医保、养老、减税、食品安全、校车安全、微小企业发展等话题,组织采访报道。杭州日报“热话题”、“深阅读”、“直播间”,针对百姓最关注一系列民生话题,通过“组合式”版块,吸引读者眼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都市快报广泛搜集代表委员减税建议,推出《大规模减税的时机已经成熟 本报记者采访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的整版报道,并解析一户杭州普通家庭的税负清单,刊发背景链接——《浙江去年减税450亿元》,传递“大规模减税的时机已经成熟,减税是大势所趋”的媒体呼声。每日商报、杭州网每日精选读者关注的物价、药价、医价、通讯费、教育费在内的“三价两费”等热点提案,图文并茂地诠释民生话题。
激发民众热情,弘扬主流价值观。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身己任,在两会报道中积极倡导社会的向善力。针对代表委员建议立法将学生营养餐供应上升为基本国策的情况,快报记者采访了包括来自贵州的多位代表委员,对学生营养餐供应现状以及上升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等,进行了全方位分析解读,进一步助推了这项公益活动。
注重言论作用,坚定改革方向。发挥好言论的导向作用,传递“改革”呼声。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都市快报“迅雷看两会”栏目每日一评,《改革的下一站》、《教育最需避免危途》等评论,结合两会热点和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焦点,解析深化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促进社会各界凝聚共识,为改革事业大声疾呼,坚定改革信心。
拓展传播渠道 扩大报道覆盖面
大力拓展主流媒体播报渠道,有效融合“两会”报道,实现信息的实时、滚动、多媒体传播。杭州日报利用近年来着力构筑的“纸媒+网络+移动终端”三合一融媒体平台,在“杭报在线”网站实现了重大议程滚动报道的方式同步播报。其“城市通”移动终端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向3万多“城市通”用户发布了大量两会信息,并根据用户转发信息的反馈,进一步实时推出相关资讯,形成与受众的实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