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元月以来,萧山日报紧紧围绕萧山区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目标,结合龙年春节和元宵节报道,努力唱好宣传文明和谐、传播节日文化、倡导健康消费“三台戏”,受到集团评报员和广大读者的肯定。
宣传文明和谐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萧山日报采取四条措施,强化文明和谐社会的宣传工作。
一是强化评论宣传。推出了《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立说立行,干在实处》、《解放思想 共创新业》等三论全力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评论文章,帮助大家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积极行动。
二是抓好动态报道。开辟“贯彻党代会精神 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栏目,对全区各地、各级各部门贯彻党代会精神的好做法、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新举措等进行集中报道。2月8日下午,杭州市副市长、萧山区委书记俞志宏做客萧山网,与网友就“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这一话题进行了直接交流。在一个多小时内,对话页面的点击量达到30万次,留言近1500条。许多网友通过萧山网现场直播或萧山日报数字报、萧山网官方微博收看了对话节目。萧山日报把6位网友与书记面对面以及对话内容进行了全面报道。
三是推介先进典型。和谐社会人增寿,百岁老人,是家庭的福气,更是社会的一宝。萧山日报记者从区老龄办了解到,截止到2011年10月,萧山区百岁老人共有78人,成为杭州地区百岁老人最多的一个区(县),这正是文明幸福新萧山的一个有力佐证,萧山日报先后用4个专版报道了14位百岁老人。同时推出《靖江:打造“文明之街” 建设“幸福之城”》等多个部门、镇街典型专版。
四是关爱困难家庭。萧山日报不吝版面报道了市区领导及全区各地、各级各部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困难家庭、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区政府发放560万元“民生红包”,各级发放春节救助慰问金,区老龄委走访慰问百岁老人,区红十字会开展博爱送温暖活动,“春风行动”等新闻,使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传播节日文化
一是大力宣传传统文化的意义及作用。通过龙年春节和元宵节报道,向读者宣传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观,让市民了解到中华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源泉。
二是积极传播民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日文化。渲染贴春联、舞龙灯、猜灯谜等民间文化习俗,开辟“老城记忆之非遗系列”专栏,推出了《抢潮头鱼,萧山曾经数代人与潮共舞》、《河上板龙,舞了近千年》等老底子文化系列报道。
三是适时报道外地传统的春节民间文化习俗。春节期间,萧山日报推出“记者新春走基层之我在老家过大年”系列报道,先后推出了《在山东老家围上几桌吃饺子》、《安徽六安过大年 “年夜饭”要在中午吃》等10篇记者回乡见闻,让萧山市民以及来萧打工者了解全国各地的不同民俗。
倡导健康消费
萧报把倡导健康消费作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重要报道内容,正确引导市民厉行节约、合理消费、健康消费。
一是抓好节日物资供应的宣传。对有关部门积极筹备春节物资、萧山区年货节、萧山区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报道。
二是抓好消费维权的宣传。对有关部门大力整治节日消费市场,为消费者维权的典型等情况进行大力宣传。
三是教育市民理性消费。提倡春节回归亲情本质,厉行节约,礼尚往来量力而行,不搞“面子工程”,不图虚名,过一个文明幸福、有文化内涵的春节。
萧山日报社所属的萧山网、萧山手机报、萧山日报城市电视、户外媒体、萧山日报官微等多媒体,同步编发了适应不同受众特点的报道,共同唱好“三台戏”,进一步提升了各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扩大了新闻宣传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