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当前位置: 集团动态 > 集团要闻 > 本页
杭报集团2018“新春走基层”火热进行中
发布时间:2018-03-06
  杭州日报:深情讲述新时代新故事
      杭州日报记者们走乡村、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察寒问暖、感受民生,用饱含深情的文图展现发生在西子湖畔、钱江两岸及全国各地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截至目前,推出“新春走基层”相关专栏专版10个,刊发报道100多篇。杭+新闻客户端、杭报官微、官博连续推出了《新时代新梦想 杭州日报网络媒体走基层特别报道》报道专题、《杭州日报新春走基层“直播过大年”特别报道》视频直播专题、《我是年画大师,我送新春祝福——2018新春年画征集》活动专题、《过年七天乐、杭+新闻AR天天送大奖》活动、《@杭州人,过年去哪玩?这有最新最鲜的春节信息,收好了!》报道专题,共计推出原创稿件100余篇。据统计,各专题新闻报道点击量总计超150多万,其中,仅人脸识别“新春送福”活动就达到了50多万。
      总编带头跑一线 听乡村振兴故事  1月中下旬,顶着纷飞的瑞雪,集团总编辑万光政和副总编辑沈旭微、姚丽萍带领区县市新闻中心记者兵分三路,率先奔赴江干、桐庐、萧山等区县采访。2月2日,杭报一版刊发《皋城村变迁记》一文,聚焦皋亭山下的人们探索农旅结合给村庄带来的生活变化,为“新春走基层”栏目拉开序幕。随后,《分水:“一支笔”的二次腾飞》《千年吉山的“梅好生活”》《威坪:一座正在“复活”的千年古镇》《双浦:阡陌沃野稻花香》《胥江村:村在景中 景在村中》等一批接地气、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陆续发表,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杭州探索,讲述了新时代精彩动人的杭州故事。
      
服务读者寻年味 走笔迎春暖心事  临近春节,走在村间坊巷的区县市新闻中心的记者们将镜头对准了各地各类迎新春活动,并把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过节,以及帮扶困难群众等暖心新闻作为走笔的重点。2月9日、14日,区县市新闻分别以大版面推出记者新春走基层见闻:《小村里也有大“村晚”》《望宸阁上赏灯光 香积寺里祈来年》《吴山脚下赶庙会 美术馆中看画展》《稻米香里“寻年味” 郎家馒头销路俏》等一批稿件,既展示了我市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注重服务性,为春节出游的读者提供导览。而《“老农大”30位住户有望春天“回家”》《城隍山脚花生弄 新居“年味”别样浓》《这些团圆饭很暖心》等稿件,则聚焦民生工程和政府、企业关怀,为弱势群体、旧城改造居民们送去的温暖,并在他们开怀的笑容中寻到真正喜庆的年味。
      城市新闻中心的记者们深入萧山机场、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深挖春运中的感人故事和各类服务新闻。比如2月3日22:52,记者跟随杭州地铁检修人员进入轨洞,直击春运前最重要的一次养护和检修;记者还采访到一对铁路职工夫妻,一个是列车员,一个是车站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经常错开,每半个月才能在家聚一次,期间只有列车进站时才能短聚120秒,这2分钟的温暖瞬间被抓拍到了;记者还采访到火车东站有一个幸福照相馆,专为旅客拍摄全家福。此外,还挖掘到不少鲜活的服务新闻,比如请运管工作人员为百姓出点子,如何在春节打车难的情况下,不让某些“的哥”钻空子;火车东站推出机器人+二维码,科技助力春运等。
      春节期间,记者们分头采访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的人们,《年夜饭桌上的亲人》整版报道了知味观的厨师、萧山三中新疆部主任、下沙一社区为民工办年夜饭的支部书记、福利院的厨师长等等。图片现场感强烈,采访细致生动。
   回乡过年笔不停 家乡精彩故事多  春节长假,家在天南地北的记者们抓住回乡机会了解乡情民意,带回了生动的家乡见闻,丰富了“新春走基层•回家过大年”专版,成为我们新时代新生活巨变的写照。回到改革开放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的记者,采写了《故乡新发展:40年,小岗村依然走在农村改革的最前沿》;家在温州苍南的记者发回了《“年味”在家乡拥挤的电影院里》;陪媳妇回江西九江老家,采写了《“年味”在异常丰盛的拜早年宴里》;杭州湾新闻中心的记者们走入德清、安吉、长兴、桐乡等地,看当地春节喜庆热闹的年味,感受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采写了《百户农家 把酒迎宾》《故乡新味道:在乌镇重寻“老底子”的年味》《“年味”在不输央视春晚的村晚里》等稿子;读者通过日报知道了宿迁的公厕可以自助手机充电、有自助擦鞋机和人脸识别厕纸机等,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有了互联网共享单车,湖北黄石的空气越来越清澈了,遂昌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实践等。
      
全媒体平台发力 引爆浓浓年味  开设专题专栏,直击记者下基层一线采访内容。2月6日至8日间,全媒体新闻中心派出4路记者,开展了集中采访,围绕“温暖回家路”“时代新气象”“梦想在身边”“文化暖人心”这四大主题,采访了萧山国际机场、市民之家“最多跑一次”改革、拱墅区城中村改造、萧山区“文化暖冬行”系列活动等,并在杭+新闻客户端及杭报官博上进行了推送。杭+新闻客户端首页还开设了《“新时代、新梦想”浙江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专题专栏,挂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统一LOGO,春节期间每天不间断更新相关内容,形成良好的春节宣传氛围。
      ——全民直播过大年2.0版,体现春节“杭州味道”。在2017年活动基础上,“全民直播过大年”活动推出2.0版,结合最新的AR技术,依托杭+新闻客户端,以直播+AR新闻的创新形式,通过8场直播,全面展现一线工作者在春节期间对城市的守望。第一阶段,全媒体新闻中心以“1+1”(即1名出镜记者+1名摄像记者)的组合进行现场采访,现场视频在杭+新闻APP同步播出。8场直播总观看人数达12万人,活动品牌效益显现。第二阶段,全媒体中心依托“双微”平台,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二次推广,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杭报官博后台数据显示,5篇推送,阅读量达30多万,二次传播效果理想。第三阶段,杭+新闻版面分上下篇推出了8场直播的AR新闻,以特辑形式在纸媒上进行了技术化传播,再次塑造了杭州各行各业一线工作者甘于奉献、坚守岗位的最美群像,在营造春节喜庆气氛的同时,体现了城市和城市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和风骨,提升了杭州独有的新春味道。
      ——线上发力线下推动,年画“跳”出来给你送祝福。1月16日,杭州市网信办联合杭州日报、杭州市节展办、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正式推出“我是年画大师,我送新春祝福”活动。通过杭+新闻APP,推出了活动的报名页面,鼓励孩子们创作出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新媒体渠道上传。由于刚好赶上农历新年,这个有意思的活动一推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报名页面的点击率达到了3.8万多人次。2月2日,杭报推出整版报道,把活动推向高潮。2月8日,同名的爆款新媒体产品上线,杭报联合腾讯AI实验室,利用全新的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孩子们的年画,进行了有机融合,市民朋友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融合年画模板,生成一张属于自己的年画。产品一推出立刻刷爆朋友圈,成为当天的绝对亮点。同时,全媒体新闻中心美编团队从获奖作品中提取核心元素,推出了一幅“合体版”创意年画,在版面上予以呈现,将新春祝福送给每一位杭州市民。2月9日又趁热打铁,推出第二个整版的年画专题,以地铁心愿墙为模板,把获奖作品融合其中,同时,用图文的形式重新推了一把年画人脸技术,读者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参与到“变脸”的游戏。根据后台数据显示,这款H5产品的后台点击率达到了50多万。2月12日,活动迎来最后一个高潮。杭报记者团队带上特别制作的年画海报,走进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以及丁兰街道大唐苑社区、东林桥社区,把这份特殊的新年礼物送给市民,收获一致好评。
      
——春节去哪玩?为受众搜罗“最完整答案”。2月7日,杭+新闻客户端联合纸媒推出《@杭州人,过年去哪儿玩?这儿有最新鲜的春节信息,收好了!》专题,为杭州市民实时掌握市区及周边“吃喝玩乐行”热点咨询提供便利,为新春假期的品质生活提供动态参考,如春节杭州哪些饭店不打烊?年夜饭去哪儿吃?早饭怎么解决?其中《杭版“舌尖”春节“上映”!这些杭州老底子的过年美食你吃了吗?》《春节不打烊!美食、酒店、超市、商场……一篇文章让你get大半个杭州!》《杭州人春节去哪里吃早饭?杭城早餐店假期营业时间大曝光!》等报道好看且实用。杭+新闻通过资源整合,为市民提供了“春节游玩攻略”,如春节西湖“乘船攻略”,超山“赏梅攻略”,市区赏花、看灯、游庙会以及更多周边出游景点及门票攻略,泡影院、囤剧指南,看展览、看演出攻略等等。截至大年初六,该专题共计发出55篇新鲜过年资讯,总点击量将近10万,给杭州市民送去了“最完整过年解决方案”。
都市快报:展现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春节期间,都市快报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专版,并统筹安排上百名记者编辑进行采写,从2月2日到22日,共刊发20个版面,报道50多篇。该系列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喜人变化,体现新春的欢乐氛围和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反响良好。杭州新闻App客户端专门设置 “新春走基层”专题集中推送相关报道。
      以小见大,从不同的视角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如在2月17日05版的《安阳街头到处都是二维码 老家出门也不用带钱包了》中记者写到:家住河南安阳的他,这次春节回家,发现老家这样的四五线城市,如今也可以移动支付了,无论是买火车票、坐出租车、骑单车,都可以扫二维码;2月19日的《乐清湾大桥就要通车了》,则记录了婆家在茅埏岛的女记者的欣喜:过去,总要提前一天从杭州出发赶轮渡,才能确保在婆家吃到年夜饭,而大桥通车后,就可以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了。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大桥,将给交通不便的小岛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2月20日04版的《深圳人过年忙什么?逛花市!》,则记录了深圳人买年花年橘的风俗,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花花草草越来越讲究,掩埋、回收、再利用等后续工作也越做越专业,越做越环保。2月21日05版的《台州高标准公厕背后是一个巨大产业链》,是记者从台州发回的报道:过年期间,他在长和驿站见识了有着智能马桶、热水淋浴室、展示馆、休息区、人脸识别厕纸机的公共厕所,通过这些颜值爆表的公厕,记者进一步介绍和深挖了台州智能马桶产业崛起和发展的情况;在2月16日的《贵州人王富林 14年来第一次没回家过年 他身后是一座崭新的温州城》中,快报记者从与工地上正在砌墙的贵州工人王富林谈话写起,将视野扩展到建设中的新上田变电站,继而扩展到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温州城。
      
宣传岗位奉献精神,传递正能量和节日的温暖  在新春走基层的系列报道中,快报报道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典范,从微美中发掘和传递正能量。
      2月15日04版的《派出所的年夜饭》中,记录了淳安大市派出所、建德看守所、下城长庆派出所、交警岳坟中队等不同基层派出所的年夜饭场景,照片中,那简单的菜肴,忙碌的身影,展示了民警坚守岗位和职责的感人群像,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直击内心的温暖和踏实。2月14日08版的《老陈一口气送出了五面锦旗》则折射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职业风范:两个月前,IT男小陈倒在浙大西溪校区门口猝死,经过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恢复得很不错,与父母高高兴兴过了年。他的父亲老陈,为感谢那些把他的儿子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好心人及医护人员,一口气送了五面锦旗……2月20日05版的《鱼山大桥过年也不停工 工人们阖家在工地上过年》,说的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的支线——鱼山大桥项目春节期间没有停工,工人们牺牲春节假期,继续奋斗在施工一线。
     今年除夕,有1亿中国家庭参与了淘宝央视春晚红包的跨屏互动,而这场持续4小时的跨屏抢红包大战背后,是200多个辛勤工作的程序员,2月20日04版的《杭州有200多个程序员没回家团聚》中,记下了这些年轻人的除夕故事,而一张他们在春晚结束后的大合影,让人感受到杭州这座互联网之城的蓬勃活力。
     
反映时代变迁、百姓幸福感及杭州世界名城风采  2月22日05版的《这个西湖景区英语最流利的保安六年没回家过年了》,通过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的保安班长吴亮亮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G20之后杭州的国际化。在《再也不用担心老妈出国走丢了》中,快报记者写到,退休后的老妈爱上了旅游,新西兰、加拿大、澳洲、冰岛、丹麦,去过的地方比年轻人都多。今年春节,老妈又去泰国玩,一路上都是中国人、中国餐馆、写着中文的横幅——文章用老妈出国游的种种有趣细节,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大批百姓走出国门的喜人现象。2月19日04版的《80岁的太奶奶用微信给曾孙发了压岁钱》,也是一位快报记者的亲身经历:80岁的太奶奶,会用微信,会看朋友圈,还会给曾孙发大红包——互联网之城中的老百姓,与时俱进的能力那是杠杠的。2月17日05版的《去年200美金压岁钱 今年改成了欧元 给小辈的压岁红包都“国际化”了》,讲的则是陈阿姨因为常常出国旅游,兑换过不少币种,给晚辈发红包时一不小心就显露出国际范儿来。
每日商报:寻寻觅觅“找”出年味
      春节七天假期,每日商报所有报道内容集中在商报官微、微信小程序九拾度和微信矩阵上呈现,策划了“记者回家过年”和“商报实践营小记者笔下的年”两大主题,值班记者兵分六路,让用户感受到地域风格迥异的过年氛围;商报实践营的数千名小记者则将春节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过程记录下来,让家长体会孩子眼中的“过大年”。
     六路记者分享六地过年喜庆 “记者回家过年”第一站是武汉,记者的老家位于武汉以西平原,发展很慢,十几年来没有大的改动,“地气”十足,“年味”依旧。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了家,街上随处可以听见《恭喜发财》的欢快音乐,大到连锁超市,小到菜场杂货铺,都在售卖新年装饰,一幅幅对联,一张张“福”字,一串串鞭炮挂饰,无一不彰显着浓浓的年味儿,在寒冷的冬季“热气”满满;第二站是省内的长兴,家家户户年夜饭的餐桌上都会有一道肉圆,记者跟父亲商量后拍摄了制作肉圆的过程——近年来改良版的黄金肉圆,一边做一边教一边拍摄,文字、图片都很活泼;第三站关注的是江西上饶玉山县的年味,县城里有名的芋饺店顿顿门庭若市,没位置的客人就坐在店门口端着碗吃,朋友圈里的人都纷纷晒照打卡,感觉只有吃了芋饺,才算是“真正回家”了;第四站又回到了省内绍兴,猪肉炖鸡是爸爸的独家秘笈,他早上6点多就兴冲冲去菜场买了两只母鸡回来,在太阳底下慢悠悠地褪毛清洗。第五站去了辽宁省绥中县,除夕当天,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的习惯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吃什么和怎么吃,在习俗问题上,在北方,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而在南方,是农历腊月二十四;第六站是嵊州,嵊州小吃,那可是名声在外,记者专门演示了一遍嵊州炒年糕的做法分享给用户,通过记录,自己也更了解家乡的年味了。
  远离低头玩手机 小记者记录“过大年”  现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已经全面包围孩子们,低头族也有低龄化趋势。这个春节,商报实践营的数千名小记者却有一个特别的任务:观察、记录、采访“不一样的春节”。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过程中,小记者们主动出击,将好玩的、感动的细节一一记录下来,大到家族团聚,小到贴福字、买年货、拜年等都成为他们笔下的素材,小记者们还通过与长辈的聊天,畅谈过去一年的感受和新年的打算。小记者的采访稿刊发后,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有家长说:“原来孩子们眼中的‘过大年’是这样的。”
杭州网:牵头网媒集中采访温暖年味
      杭州网“新春走基层”报道持续时间长,主题明确突出。记者先后前往淳安、萧山、建德等地,以及机场、火车站、地铁站、高速路等春运交通繁忙点,全面展示杭州各行各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集中报道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发展的期盼。
      多个专题立体式报道  杭州网先后推出了《我们的节日春节》《记者新春走基层》《微力无穷 梦想在身边》等多个专题,在杭州网首页、杭州网官方APP、官方微信、微博进行了立体滚动播报,共刊发音视频及图文稿件200余条,其中杭州网原创报道达到76条。如《老底子“年味儿”!河上龙灯胜会庆新春》《边玩边学!带着孩子博物馆里“过年”》《春节带孩子玩转“布艺萌狗”重拾年味》《修起农村文化礼堂 共建精神文化家园》等。
      
牵头开展集中采访  2月6日至8日,市网信办、杭州网牵头组织市级网络媒体及其新媒体平台开展集中采访。围绕“温暖回家路”“时代新气象”“梦想在身边”“文化暖人心”4方面主题,采访萧山国际机场、市民之家“最多跑一次”改革、拱墅区城中村改造、萧山区“文化暖冬行”系列活动等,刊发了《做好暖心事 杭州拱墅居民回迁楼里日子甜》《杭州机场临时“家长”:连续9年护送独自乘机回家的孩子》《办完事立马能赶车回乡过年 杭州“最多跑一次”跑出“回家”速度》等报道。
      
点赞杭网义工送姜茶  2月1日晚7点开始,杭州网义工分会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姜爱暖杭城”活动,39位义工分为7组,在寒冷的冬夜里给杭州主城区一线户外工作者送去温暖。早在2009年,杭州网义工分会就发起了“温暖送姜茶”项目,最初为火车站内候车的旅客送上免费的热姜茶,2016年底义工们对活动进行了升级,“姜爱暖杭城”活动应运而生,发送对象从最初的返乡旅客扩大到如今的一线户外工作者。杭州网记者跟随义工一起参加了深夜送姜茶的活动,饱含真情实感写下了《温暖送姜茶这件事儿 杭网义工坚持了9年》一文。
      
报道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典型  《无声河长:我与水的缘分还在继续》报道的是一位基层河长的感人事迹,这位老人不能说话,但仍坚持巡河,临近春节也没有中断。《杭州市一医院助产士们为新生命“保驾护航”》一文,采写的是迎接新生命的助产士,记录下他们在新年里的工作,传递“奋斗中得到幸福”的理念。《每年除夕夜的那碗热饺子 是儿子对交警爸爸的理解》记录的是杭州一线交警家庭的感人故事。《“送春联”的“小事儿” 夏有良坚持了二十多年》,事情虽小,但难能可贵的是坚持。把这样的民间有心人找到、挖掘出来,是报道的可贵之处。
      
挖掘春运路上的暖心事  记者深入春运一线,挖掘出不少春运路上的暖心事、感人事,如《春运杭州的哥每天在路上“跑”十几个小时 这份暖心礼包可以垫垫肚子了》《春运回家 这两床棉被后面有个温暖的故事》《志愿暖寒冬 助力返乡路 杭州志愿者倾情服务2018春运首日》《2018年春运大幕正式拉开 离家不远了》等。
城报:“小切口”反映民生“大主题”
      一年一度的“新春走基层”再次出发。今年,城报选择从“最美好的细节”切入,把笔尖瞄准“回家的行囊”,来自浙江、江苏、湖北的记者由此来讲述新春故乡情。
      2月22日起,“新春故乡情——回家的行囊”专栏在城报正式推出。从杭州出发,以家乡为目的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囊、一处小切口都被记者准确地抓住,用文字记录年味,以“回乡的行囊”连接起的新春故乡情,准确生动地再现了群众的幸福感。记者笔下,有学习在杭州、工作在杭州、扎根在杭州的江苏姑娘,每年用回乡的行囊串联对家人的爱,12年始终真挚,江苏当地的新春风貌也缓缓溢出;有刚在杭州工作不久,忙不迭地把西湖藕粉、临安山核桃、天目山笋干都塞进行囊的湖北青年,而今年这家湖北人的年夜饭饭桌上温馨地多了几道杭州菜——皮色金黄橙亮叫花鸡、肉质鲜嫩的东坡肉、甜甜的糯米藕;还有在山西长大的准姐夫初见家长时面面俱到的行囊,从平遥牛肉、交城骏枣、沁州黄小米等各式山西名特产,到山西澄泥砚,再到血压测量仪、化妆品,这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来自一位台州记者的家中。
      无论是背井离乡只身在外打拼,还是稳打稳扎闯出一片天地,人们带回家乡的行囊始终美好如一。不难看出,年复一年走基层发现的小细节中,着实蕴含着时代的大变化。城报用接地气的“小切口”,打开春节这一背景下的民生“大主题”,字里行间展现了各地群众欢度佳节的祥和景象,描绘节日里普通劳动者的欢喜、期盼和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萧山日报:爱心活动暖心 返乡故事贴心
       萧山日报于1月底推出“新春走基层 我在老家过大年”专题、“新春走基层 爱心班车”专题、“新春走基层 爱心年夜饭”等专题专栏报道,展现基层新风貌新变化,服务为萧山建设做出贡献的新萧山人。
      做好两大“爱心”活动  过年不回家,他乡亦故乡。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环卫工人默默地坚守岗位,甚至比平日里更加辛苦。1 月 30 日,萧山日报发出邀约:请不回家过年的环卫工人吃顿年夜饭,同时也请有条件的企业、个人,为“爱心年夜饭”助力。2月7日,由萧报邀请的80 名春节仍要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吃了一顿暖意十足的年夜饭,助力年夜饭的爱心组织还为工人们送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
      此外,作为萧报的传统公益活动之一的爱心班车也继续第13年的行程。2月9日,由区总工会组织的“爱心班车”如期发车,经过 11 个小时长途跋涉,安全顺利抵达安徽阜阳长途汽车中心站。萧报两名记者全程随行,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整个返乡途中的温馨画面。
      
推出四大专题报道  2月1 日,为期40 天的2018 年春运大幕拉开,2月7日-9日,萧报连续推出三个整版的“温暖回家路”系列专题报道,聚焦长途客运站、火车杭州东站、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返乡人。通过与各类返乡人的交流,挖掘人物背后一个个带有温情的小故事。
      往年,市民春节出行上高速堵到天荒地老,到大景区里挤得人仰马翻。今年,随着萧山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萧山南片各乡村纷纷开启美颜模式,不仅风景优美,且民俗节目荟萃。2月9日,萧报特推出“家门口的风景”专栏,为读者朋友介绍萧山本地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2月12日开始,“我的萧山梦•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上线。记者走进社区、农户,深入生产一线、服务窗口,聚焦基层变化、反映民情民意,报道基层一线日新月异的新变化,记录现代化国际城区征程中的新作为。
      “我在老家过大年”是萧报在新春期间开设的传统栏目。今年,新老记者在走亲访友中,采访当地风土人情、过年习俗及新风貌新变化,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全面反映。如2月14日《住窑洞吃油糕扭秧歌 陕北大年很红火》,记者从第一人称入手,为读者展现了陕西榆林人是如何过大年、闹新春的,让大家品味有特色的浓浓年味,读起来既亲切又新鲜。
      
新媒助力过大年  新春期间,萧山网推出视频节目“主播陪你过大年”,六位小编(或主播)作为播报者,通过她们的视角,向网友展示不同地区(或国家)庆祝春节的民俗特色:有的关注于当地的节日氛围,有的从一户人家的餐桌入手,有的从一个村庄的集体入住新房讲起,将各地其乐融融欢度春节的氛围和市民越来越好的生活,生动地展示出来、栏目从年初一到初六,共六期,主要在微信端发布,受到了网友的好评。
      萧报官微推出了“新春走基层”系列——“我在老家过大年”相关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既有我们的记者编辑们回老家带来的不一样的年味,如《折腾20个小时,才从萧山回到家!小伙说:这大概就是命……》《过年要买黑鱼和竹子?这年过得和萧山太不一样了!》等,也有记者编辑挖掘萧山本土浓浓年味的报道,如《老底子萧山人过年竟然要做这么多事情!萧山一姑娘惊叹:繁琐的习俗才是年味啊!》等。记者编辑们回到家乡,写出来的都是接地气的报道,既展示了浓厚的新年的味道,也展现了不一样的农村新面貌,为读者们展现了别样的年味。
富阳日报:胸膛贴近大地写进群众心里
      富阳日报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主要分两个阶段来开展:节前活动围绕“温暖”主题,推出系列公益行劝,让外来务工人员有个“温暖的回家之路”,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圆过年心愿;从2月15日起,紧扣“过年”主题,把焦点对准城乡普通群众,并结合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基层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出发,讲述他们过去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展示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以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暖人暖心  经过前期细致筹划和准备,刚过腊八,富报便迅速启动大型公益行动——联合团区委、渔山镇团委及爱心企业推出“温暖回家路”活动,助力来富打拼者顺利踏上返乡之旅。活动通过抽选方式,向外来务工者赠送返乡机票;组织爱心车队,免费送返乡人员去机场、车站;牵头公益组织、爱心单位在富阳客运站开展健康义诊、新春送“福”、咨询向导、安检协助、行李帮提、老弱帮扶、交通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等组成,为返乡之路带来温暖。
      与此同时,2018“为贫困儿童圆过年心愿”活动2月7日拉开帷幕,前期富报三位记者走入10位贫困儿童家中,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过年心愿,并将这些一一呈现报端。从区新联会、阳光公益、富阳华润燃气、杭州富阳海陆医药有限公司等单位、组织,到区第一人民医院ICU团队、富春八小“教师走路运动群”等团队,再到众多普通市民,尤其是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生们,争相认领孩子们的新年心愿,捐款、捐物。2月11日上午,“为贫困儿童圆过年心愿”爱心见面会举行,10个孩子开开心心地拿到了礼物,提前吃了一顿“年夜饭”。这项富报首创的品牌公益活动,已坚持12年了,共有120名贫困儿童在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圆了过年的小心愿。
      以记者的情怀 把新闻写入群众心坎  作为富报“走转改”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富报的“新春走基层•记者陪你过大年”栏目,重点讲述草根人物在春节假期的工作坚守和生活变化——外卖小哥何非:幸福都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急诊科医师章启恩:不完整的春节假期才是常态;查勘定损员孙晓亮: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在富阳街头擦鞋的安徽人张丽:春节没回老家,多赚些钱补贴家用;菜农许本洪、戚巧莲夫妇:过年一刻不得闲,虽然辛苦却很充实;水果店老板、山东人大宋:在富阳落地生根,日子虽紧却充满了希望;在哈尔滨创业的叶伟民、吴荣芳夫妇: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与家人团聚、走亲访友。2月22日,富阳推出多个版面,晒晒身边那些普通的面孔,晒晒新春里真实的表情,晒晒冬日里的缕缕“暖风”。
      富报不仅安排重要版面、重要位置突出刊发“新春走基层”报道稿件,还加大融合传播力度,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形式,着力增强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影响力,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余杭晨报:挖掘百姓幸福背后的故事
      余杭晨报以“走遍美丽余杭”主题新闻行动为统领,开辟新春走基层相关专栏,记者深入到美丽余杭基层一线,改进作风文风。
      
重要版面显著位置持续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 从2月6日起,深入报道余杭区各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显著成果,展示节前喜庆景象,营造热烈喜庆、团结和谐的节日氛围。记者在现场抓细节,挖掘新闻背后故事。
      余杭何以广纳海内外英才?报道《2017 他们的梦想在余杭精彩绽放》,听不同行业的人讲他们与余杭的故事、他们与余杭的2017:在海创园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郑攀、在艺尚小镇的外国设计师露丝•玛丽、在梦想小镇的互联网企业CEO邓建波的收获与一年的精彩。《良渚邱家坞华丽转身 废弃粮仓焕发新生 梦栖小镇创新中心已具雏形》《打造“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田园城市 仁和街道獐山老集镇实施提升改造》等,晨报记者用镜头和笔头,抒写余杭大地上的精彩与变迁。
      
推出“走遍美丽余杭•晨报记者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该系列报道从2月15日(除夕)到3月2日(正月十五)每天推出一篇,通过个人或家庭一些喜悦的分享,来印证余杭高质量发展投射到民生上的成果。从细节入手,挖掘幸福背后的故事,同时配发记者手记。如余杭百姓从惠民政策、美丽余杭建设中得到各种实惠,或是反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励志主题,充分体现余杭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余杭街道直街征迁户卢兴庆的新春愿景——期待新的一年在新房的日子更加红火》《美丽乡村建设让村里变得越来越美丽 仁和渔公桥村蒋家湾37户村民 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钱袋子越来越鼓 村貌变化越来越大 老百姓幸福感越来越高 一张张全家福记录了乔司朝阳村村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头连着民生 一头连着发展 用上大管网水的第一个春节 中泰村民格外开心》……每篇文章讲故事式地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反映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2017年余杭出台的惠民政策、人才新政等施行背后透射出的“大民生”。
      “文化过年”栏目报道各地“文化年”盛况  如《乔司:“我们的村晚”很幸福》《崇贤:文化走亲迎新春》《仁和:写春联送祝福》《博物馆、图书馆、章太炎故居 文化大餐真丰盛》《阅读过年:我为美丽余杭添“书香”》《看大戏过大年 古镇街头真热闹》《余杭公交带来智能化出行新体验》等报道文化下基层惠民展演、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倡导做文明事、过文明节的新风尚、新观念,营造文明和谐、实用节俭的节日新风。“美丽余杭人”栏目中《大伯骑车不慎落水 仓前小伙奋力相救》《带孩子挂盐水时妈妈突然昏倒 护士把小女孩紧抱怀中 护士王娅:每个来到医院的孩子 我们都是他们的妈妈》《热心公交人员接力 快递小哥拿回丢失快递》《区妇保院值班室里的家庭年夜饭》等正能量宣传持续发力。
浙ICP备1105128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35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