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当前位置: 集团动态 > 集团要闻 > 本页
十年跨越的十大“真经”——杭报集团十年发展经验
发布时间:2011-11-15

作者:袁舒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10年筚路蓝缕的航行,10年风雨兼程的“杭”行。118日,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0周年的纪念日,回顾10年征程,杭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建国用朴实的话语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介绍了杭报集团的10条宝贵经验。

        舆论引导力

        就是市场竞争力

        “我们一直坚持以正确舆论导向作为媒体发展的‘生命线’,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市场实践中进行有机统一,以推动集团健康发展。”在李建国看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是对立矛盾的,二者完全可以在市场实践中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有市场占有率才能有竞争力,才能有舆论主导权。即使是党报,脱离市场也有可能被边缘化。基于此认识,包括《杭州日报》在内的杭报集团旗下各媒体在新闻内容选择方面尤其注重贴近性,提升报道吸引力。如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都市快报》的系列报道《中国见底?!》,就是从豆腐供应点的销售数量变化、普通工人的工资单变化等老百姓感兴趣的小处着手,引导人们得出经济形势正在好转的结论,有效提振了公众信心。

        战略上不折腾

        决策上不失误

        对于报业传媒转型变革的问题,李建国坦言,盲目冒进或裹足不前都可能遭遇毁灭性的打击。杭报集团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把握传媒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及时制定切实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决策。

        李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杭报集团所有发展战略的实施,都是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时稳步推进,从不盲目而动,一蹴而就。据了解,杭报集团在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采取了“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战略方针,结合实际,一步步扎实推进,坚决杜绝“一刀切”。如本着做大做强《都市快报》的战略设想,进行《都市快报》经营体制改革;对《每日商报》等子报刊剥离经营性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组建经营性公司;对《萧山日报》、《富阳日报》、《城乡导报》进行经营管理体制转型,全面实施企业化管理;最后,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集团用工及薪酬制度企业化等各项改革。

        好环境也是生产力

        善用环境促成长

        “环境就是生产力,要善于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自身成长。”李建国介绍说,杭报集团主动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努力为集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比如,杭报集团近年来牢牢把握杭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围绕文化产业这一主题要素,确定了九堡、余杭、富阳三大园区的布局,推进集团从报业逐步走向现代传媒业、走向文化产业集团。

        以品牌促发展

        以品牌赢未来

        “以往,媒体之间的竞争重在拼规模、拼数量。而如今,报业之间竞争的着力点已逐渐转移到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上。”李建国认为,需要把报业的增长从单纯依靠版面、发行量、报刊数量的扩张,转变到优化报业结构、提高报纸影响力、打造报业品牌上,以适应新形势下长远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注重品牌建设,依托优势资源,实现品牌化经营的价值链延伸,才能保持品牌活力,尽可能赢得更大发展。杭报集团在各报刊设立品牌部,加强品牌打造和推广,涌现出一批以《倾听·人生》、《创新浙江》和《杭网议事厅》等为代表的品牌版面和栏目,以傅拥军、韩斌、俞帆、柴立青等为代表的品牌记者和品牌编辑,以“利群阳光”、“发现杭州湾”等为代表的品牌活动。在品牌化竞争战略引领下,杭报集团各报刊发行、广告业绩连年攀升,竞争力持续增长。

        统出合力

        分出活力

        杭报集团在采编和经营、资产管理、人事管理三方面建立了统分机制,既赋予报刊明确的经营权责,又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分工的优势。

        据了解,杭报集团专门建立了资产运营中心,对所属各部门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但日常经营工作由所属子公司负责,包括授权额度之内的资产处置、资金使用及内部分配。杭报集团中层以上干部、管理部门员工由集团管理,其他员工由集团下属法人单位自行管理,并统称为集团员工。集团人力资源处重点管理人力资源战略、总量、编制、规划,制定有关管理规范,统筹整合集团人力资源,同时加强对各单位(部门)人力资源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各单位(部门)具体负责范围内工作的落实,并定期向集团报送本部门人力资源情况。

        以报立业

        多元强业

        据李建国介绍,杭报集团在努力保持集团主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构筑以互联网、商务印刷、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文化会展、休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传媒产业格局,实现了从“报业经营”到“经营报业”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以报立业、多元强业”的路子。

        报业姓“报”,不可动摇。在办好报的同时,杭报集团开始培育县域报刊,如加大《萧山日报》、《富阳日报》、《城乡导报》发展力度,走向多媒体,并通过产业链的拓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10年来,杭报集团多元产业年均增幅保持54%以上,报刊以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2010年达31%。其中,互联网业务2010年收入突破1亿元。

        勇于创新

        敢为天下先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我们结合实际需求促进创新常态化,助力集团领先发展。”李建国指出,杭报集团通过理念先人一步、行动快人一拍,不断构筑自身发展的领先优势。

        除了在新闻产品版式设计上积极创新,杭报集团还在新闻报道方式上大胆突破。该集团各报刊和网站打破消息、通讯等传统新闻体裁束缚,大量采用组合式、解读式、调查式、目击式、体验式等报道方式。在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不拘一格,在报道中融入文学写作元素。集团各家报纸都重视强化图片视觉效果,《都市快报》几乎每个版面都有一张主打照片作为视觉中心,同时通过摄影记者深入采访,用文字来增加哲学意味、情感、实用信息、情趣或警示等。

        此外,杭报集团主动改革新闻奖评比奖项设置,在省内率先打破原有按照消息、通讯、言论等体裁分类的评奖模式,将集团的好新闻奖项按照重大主题、典型报道、事件新闻、公众服务、新闻评论、策划创意和特别奖等分类进行设置。

        敢于竞争

        善于竞争

        “党报是躺在党委、政府怀抱里,还是到市场中去拼搏?我们必须把竞争当做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在竞争协作中不断提升自我,才能确保集团可持续发展。”李建国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决定着媒体自身的发展。如果说敢于竞争是一种状态,那么善于竞争就是一种智慧。

        杭报集团在发展中突出重点,对于前景明朗的重点项目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支持,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比如,大力支持重点报刊《都市快报》快速拓展,迅速启动浙江省内广告市场,以创新带动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领先优势,《都市快报》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就是善于竞争的结果。

        2010年,杭报集团旗下的“19楼”社区网站净利润接近2000万元。截至今年9月,网站注册用户数已超过1500万。针对“19楼”网站良好的发展态势,该集团在旗下众多子公司中率先集中力量支持其上市,推动其跨越发展。

        推行公平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

        良禽择木而栖,贤士择主而行。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也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杭报集团在选人用人上推行公平竞争机制,合理改善人才结构,对外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该集团的外地员工如今已占员工总数的70%。《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以前曾当过司机、警察、机关职员,在应聘《都市快报》时既没大学文凭,年龄又超标,还有此前在其他媒体应聘时遭拒的经历。“当《都市快报》电话通知我去面试时,我又惊又喜,生怕失去这次机会,面试前还喝了一瓶啤酒,给自己壮胆。”傅拥军说,正是《都市快报》团队认同了他所拍照片里的细节和情感,才不拘一格录用了他。

        企业就是大家庭我们都是一家人

        “我们都是一家人”已成为所有杭报集团员工的共识。在这个大家庭中,员工携手同行,为集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具有行业领军潜质的记者,杭报集团放宽日常考核标准,鼓励其多出精品佳作。比如,《杭州日报》聘任陈庆港为首席记者后,除要求他每周须编排一个视读版面外,不仅不将其作为一线记者进行工作量考核,还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其外出异地采访创造必要条件。在很多员工眼里,杭报集团的企业文化更像是一种家庭式的文化,处处给人以温暖和温馨。

        李建国说,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近5年来,在职员工年平均收入从2005年的8.4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2.2万元,年均递增7.82%;退休员工平均补贴从2005年的2.4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4.48万元,年均递增14.25%。杭报集团为员工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将集团发展战略与员工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全集团发展愿景和个人价值的双赢。

 

浙ICP备1105128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35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