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当前位置: 集团动态 > 集团要闻 > 本页
都市快报“7•23”事故特别报道着力展现救援抢险感人事迹
发布时间:2011-07-29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国甚至世界关注的新闻热点。7月23日事发后一小时,都市快报记者就已抵达现场,后方编辑记者也紧急行动,投入到紧张的采访报道工作中。
    事故发生后,都市快报编委会高度重视,每天数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深刻领会并严格执行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对每天事故报道的选题、方向与尺度,精确拿捏,绝不逾越。对该事故的报道,都市快报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切实把握报道导向。在该事故报道中,都市快报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力争权威,务求准确,并坚持从有利于事故妥善处置、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角度做好报道。
定下基调“大救援” 着力报道救援抢险医疗中的感人事迹
    针对“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都市快报定下的基调就是“大救援”,突出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事件的高度重视、批示关心和及时处置,着力报道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情况,着力报道救援抢险医疗等善后工作中的感人事迹,着力体现了在灾难面前温州人民群众的良好风尚和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整个报道努力让群众看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利益,事件正在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在版面上及时公布伤亡、失踪人员信息,做好服务工作。
    如7月24日《温州血液中心库存非常紧张 温州市民自发献血 队伍已经排到大门口》、《从昨夜事故发生到今晨本报截稿微博中的动车事故6小时》等报道,报道了事发当晚数千温州市民踊跃的壮举,感动人心。网友“南方王世军”说:“这一晚,温州热血!”网友“天眼觑红尘”说:“这是个不幸的夜晚,但同时又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夜晚,一个个大写的爱字书写在天空,如星光一样灿烂,爱心的集结让这个夜晚熠熠生辉,人性的光芒照射夜空。在黑暗的夜晚,因为有了爱,我们一同走过,迎来希望的黎明。”网友“电信蒋琇”说:“排队填表中,门口停满奔驰卡宴宝马,温州人并不只会炒房开豪车穿名牌,血和钱要捐给真正需要的,没有哪个熬夜比今晚更有意义。”
    7月25日,都市快报推出16个版的《7·23事故大救援》特别报道,无论在时效、内容、篇幅和震憾力及可读性、必要性上,都毫无疑义地位列省城所有平面媒体之上。《亲眼看到2岁半小女孩奇迹获救》、《不知道她怎么有这么大力气把我拖出来的》、《女孩高艺睿找到妈妈了没? 昨晚传来好消息:找到了!》等报道,披露了消防武警官兵和附近村民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援抢险的各种感人细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立体的现场 全省消防选出83位救援高手紧急增援 省卫生厅: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伤员救治成功率》,报道了党委政府不惜一切力量抢救伤员的决心和措施。7月25日16个版的特别报道中,其中3个版面以《这一次让世界重新认识温州人》为主题,专门给了温州人,都市快报在报道中热情洋溢地写到——
    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发生2个小时之后,温州的年轻富豪们驾驶的奔驰宝马保时捷已经在献血中心门口排起了长队;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发生后8个小时,当我们的电视媒体还无法全景式呈现事故现场的时候,温州人陈斌的滑翔伞已经带着相机拍下了事故的第一帧航拍画面。而更多的“温州现象”在过去悲伤的24小时内纷至沓来。由出租车司机组成的志愿者车队、由老板们赠送的免费凉茶和蛋糕、由都市白领们组成的志愿者队伍…… 我们不由得开始重新审视“温州人”——这个长久以来被贴着“逐利”标签的称呼。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这三个字正在被重新定义。他们用行动表明,会赚钱会做生意的温州人形象,不过是这个称呼硬币的一面。大灾面前,温州人有大爱。让我们由衷地赞一句:温州人,好样的!
    这3个版的报道由《航拍结束献血去》、《来找人的家属心急容易上火 给他们送点凉茶》、《生产线加班加点 把最新鲜的面包送到有需要的地方》、《1米8的消防新兵包俊 穿着三层战斗服在车厢里蹲着搜救热晕了》、《这是我经历的最惨烈救援拿工具的手一直在冒汗》、《14楼有3个人要做手术我们都去帮忙了》、《脱困路上谢谢很多热心人帮助》、《看着小女孩很想背过身哭  但不能哭 我提醒自己是个志愿者》、《排队等了6个小时 电力局的大姐总算献了血》、《120急救车来不及送一个电话8辆出租车集结》、《两小时接了十多个电话都是乘客家属的焦急来电》等10多个小故事构成,报道了各行各业的温州市民在面对灾难时所迸发出来的人间大爱。
    在接下来的7月26日、27日的报道中,都市快报继续不惜版面和篇幅,大力宣传社会各界救援捐物的感人事迹,如《全力减少因伤死亡和致残数 康复专家迅速介入治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心理专家组接到死命令》等报道,报道了卫生部门在卫生部专家组的指导下,统筹省市医疗力量,在确保每位伤员得到最好救治的同时,加强重症伤员救治,全力以赴减少伤员因伤死亡和致残数。《既会努力赚钱 更重有情有义 一口乡音一份情 我们叫做温州人》,报道了第一个冲进现场救援的交警蒋福森、刚从医院看望母亲在回家路上发现事故迅速组织救援的村团支书潘建静、事发两小时后已经等候在血站献血的保险公司员工洪河和救出小女孩伊伊的温州市鹿城消防大队勤奋路中队的消防队员姜建序、陈辉、项阳、范波涛等救人英雄的感人事迹。
“独家报道 独家震撼”
    继7月25日推出16版的《7·23事故大救援》特别报道后,7月26日,都市快报再接再厉推出10个版的《7·23事故大救援特别报道》,报道再一次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及同仁的一致好评,特别是记者杨丽采访的《伊伊——差点被放弃的奇迹》和《是奇迹?还是…… 本报记者详细寻访救出伊伊的相关当事人还原伊伊获救的前前后后》更是引起了轰动,全国所有重要网络媒体都置顶转载了都市快报的报道,在新浪微博上这条新闻当天评论就达8739条,转发33911次。省委宣传部鲍洪俊副部长也对该报道作出批示:“独家报道、独家震撼”。
    7月27日,都市快报刊登独家人物专访《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你为什么坚持原地搜救?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停止搜救?  救出伊伊后你去看过她吗?》,继续受到全国所有网络媒体的置顶转载。中央电视台记者也打电话给都市快报,要求提供相关采访线索。
正面回应质疑 正确引导舆论
    针对网上舆论普遍存在的对动车安全性的质疑,都市快报从正确引导舆论角度考虑予以了正面回应,7月25日《动车防雷击防追尾至少有三道防线防雷设备→自动防追尾系统→人防,最后竟未能避免追尾悲剧发生》这篇报道中,对动车防雷击防追尾的知识作了科普介绍,以便广大群众更科学、更理性地看待问题动车的安全问题。
    7月26日《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 新华社追问7·23事故原因:行车安全系统为什么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为什么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为什么没有安全带?伤亡本来可以少一半》这篇文章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因为这正是广大读者最会问、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虽然稿件的来源是新华社,但都市快报针对原文做了深入解读,从而让读者不但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这既是新闻报道、事件剖析,更是解惑释疑和舆论引导。这种报道创新方式,是都市快报在特殊的新闻事件中坚持正确引导舆论的有益探索。
浙ICP备1105128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35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