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当前位置: 集团动态 > 集团要闻 > 本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主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1-06-20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11中国报业(集团)座谈会”,中央和地方32家报业集团负责人将围绕“报业集团转型升级之路”的主题,总结报业集团就转型升级创造的经验,共同探讨我国传媒业发展的趋势。这是贯彻落实《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年初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在此,我谨代表新闻出版总署、代表柳斌杰署长,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的报业集团负责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新闻出版战线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正在迈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开局工作特别重要,意味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希望。下面,我结合新闻出版业发展情况,就报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发展与大家交流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新闻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报业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我国报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报业转型升级,是新闻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与会的32家报业集团,占我国报业集团的绝大部分;而报业集团是我国报业的主体力量,也是全国三级党报的中坚力量。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在加快推进报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加快报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推动报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新闻出版业包括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六大出版,编辑、印刷复制、发行三大行业。报纸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舆论阵地,普及科学知识,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作用巨大。同时,报业又是重要的产业部门,为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力量,需要减少物质资源消耗,实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因此,加快转变报业发展方式,对于促进报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报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报纸是国家重要的媒体机构,作为开放的话语平台,报纸对内对外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传达政府的主张,反映大众的意愿,沟通人们的思想,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随着报业的改革发展,我国报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但与我国的经济实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报业亟待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传播能力,掌握话语权,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提供条件。

(三)加快报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传播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目前,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媒介融合不断深化,传播技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日趋完善,带来了世界传媒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重大而深远。我国报业处于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要利用好时代发展提供的难得机遇,自觉实现报业产业格局调整和产业形态转换,大力转变报业发展方式,推动报业产业升级,将我国新闻出版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正确判断我国报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努力目标,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有赖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新闻出版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力度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绩。新闻出版业产业体系、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市场化步伐加快,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外向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果。在全国报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十二五”期间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表现在:

一是报业规模不断发展,总体实力不断增长。截至2010 年,全国出版报纸 1939 种,报纸总印数 500.2 亿份,成为世界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

二是规模经营不断探索,经验成果初显。全国39 家报业集团实行编辑和经营两分开,省地两级报纸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大中型报刊骨干企业正在形成。

三是报业内部结构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调整。一些市场萎缩、经营不善的报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办报定位,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四是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报刊网、电子报刊、网络报刊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传统报业的新媒体业务不断增长,新产业收入不断扩大。

五是新型报业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已有7 家报业集团、报刊社的经营部分已经在境内外上市,1251 家报刊单位注册为企业或转为企业。

六是报业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我国实现千人拥有日报 90 份,部分地区实行党报免费赠阅。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东风工程、全民阅读工程等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都包含报业服务的内容,发挥了报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报业转型升级,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束缚阻碍报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尚未根本革除,深化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文件刚刚下发,转企改制的任务十分繁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报业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报业结构不合理、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报刊业“小、散、弱”的状况依然存在,与国际大型传媒集团相比,我国报业的舆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还有相当差距。信息技术革命导致多元传播格局加快形成,传统报业在技术、人才、资金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并不占据优势,面临新兴媒体的强大压力。报业转型人才缺乏,既缺乏管理大型报业传媒集团的政治强、业务精的帅才,也缺乏专业技术过硬、特别是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型全媒体人才。我国报业与新闻出版产业其他部门一样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报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面临着来自经济、科技、国际竞争、资本运作等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报业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三、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推动报业集团转型

升级实施集团化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

2010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要求“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新闻出版领域集团化建设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末,只出现一些出版发行联合体。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行政性、区域性的出版(发行)集团。90年中后期至今,成立了大批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从1996年起,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已经陆续批准了39家报业(传媒)集团,有中央报业集团,有省市报业集团。这39家报业集团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论是出版报纸数量、经济实力,还是报纸质量、社会影响力,都在我国传媒界占据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据调查,2010年,全国39家报业集团总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与2009年相比,均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总收入409.65亿元,比2009年增长9.59%。实现利润总额42.82亿元,比2009年增长29.74%。集团净资产总额527.04亿元,比2009年增长13.17%。其中,17家总收入10亿元以上,18家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推进我国报业转型升级,首要任务是推动报业集团转型升级。有学者指出,我国传媒业转型表现出“双转型”的特征,即体制转型和产业转型相互交织。我国报业转型同样也具有这种“双转型”特征。因此,推动报业集团转型升级,必须把握这一特征,抓住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带动产业升级。推动报业集团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从加快报业改革出发,推动报业适应全球媒体格局的重大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推动非时政报刊转企改制,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报刊市场主体,同时,这一改革还肩负着调整报刊产业结构,提高报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推动报刊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的重任。

不久前,中央已经下发《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根据中央要求,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不久将全面部署转制工作。各报业集团要抓住深化非时政报刊转制的大好时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文化安全的前提下,以资本为纽带,促进报刊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打造我国报刊传媒业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从而优化我国报业结构,构建有利于报刊业健康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报业集团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为报业发展提供的各种可能性。要加快推进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出版产品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业态,积极推进区域性报纸由单一新闻服务向报网一体化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发展,积极推进专业性报纸建设提供内容服务、广告服务和各种数据增值服务的网站群,积极推进以手持阅读终端为载体的报刊内容服务。

可以预见,今后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数字出版新业态,将会成为新闻出版的主体产业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报业出版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要努力建设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通讯网等多网覆盖的新闻出版内容传播新体系,构建新形势下多元传播新格局。

同志们,面对传媒业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推进报业集团转型升级,不断创新,踏实工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积极的力量。

谢谢大家。

浙ICP备1105128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35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