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当前位置: 集团动态 > 集团要闻 > 本页
【我与杭州日报】办学记
发布时间:2020-10-28
  在杭报集团历程展示厅中,陈列着一张“杭州市业余新闻专科学校开学典礼”的照片。看到它,当年办学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1958年春夏,市委宣传部长兼杭报总编辑胡景瑊征求大家意见后,建议报社办所培养通讯员的业余新闻学校,大家都说“好”! 
  7月1日在《杭州日报》上刊登了招生启事。首先说明办学目的: 
  为培养党报的业余新闻工作者,适应党的新闻事业的需要。招生对象:政治历史清楚,相当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本市机关在职干部、工厂企业在业职工、学校在职教职员。招生名额100名。修业期限半年。学习时间为每星期日、星期三晚上各二小时半。学费免收,杂费每人2元(包括讲义费)。7月13日上午考试,课目为政治常识、语文。 
  7月18日在杭报上公布了录取名单(因报名的人很多,按课堂可容量录取),正取150名,备取30名。9月14日晚上在杭报举行了开学典礼。 
  业余新闻学校的办学方式节俭。没有专设办学机构,没有专用经费,没有专职办学的教职员工。校委会由杭报编委组成。胡景瑊兼任校长,杭报副总编于彤兼任副校长,杭报编委、总编办公室主任王维澄兼任教务长。教师聘请杭州大学新闻系老师和杭报领导兼任。辅导员由杭报主要报道组的组长、编辑、记者兼任。具体教务和日常校务由屠珍儒和我兼管。教室设在杭报二楼大会议室中,没有课桌,学员每人一只椅子(一边有扶手能放小本子写字),临时旁听的人只能坐在条凳上。 
  教室设备虽简陋,教学内容则是丰富、适用的。全学期共授24课。其中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和党报的基本原则共4课,由副总编于彤讲授。关于新闻写作和编辑业务知识共14课,由杭州大学新闻系讲师朱振华主讲。根据形势需要应时安排了6次时事课,请市委宣传部和本市主要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杭报分管报道的领导分别到课堂讲当前国内外形势、各行各业中心任务、当前报道要求。这些课程使学员既学了为谁写、怎么写,又明确了当前应该写什么。 
  业余新闻学校的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课与自学、辅导相结合。为便于组织学员学习,147位学员按工作单位的性质和所在地附近组成学习小组,每组10至15人。每上一课,都组织小组讨论,辅导员也分别到小组去参加讨论,解答问题。各组讨论中提出的共性问题,由老师在下一堂课中解答。在讲授怎样办党报、新闻学理论和编辑业务时,还按学习小组分批到杭报编辑部和印刷厂参观。通过直观教育使学员了解一篇篇稿件从采写、编辑、审查到印刷成报纸的全过程。 
  边学习、边运用、边提高,这是业余新闻学校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方法,也是辅导员的主要责任。学校规定的实习活动和作业,也是要求学员动手写作。学员写的新闻稿都由辅导员当作业批(编改),可采用的就发表在《杭州日报》上;学习心得则发表在《杭州日报通讯》上。不能采用的也由辅导员提出意见。学员们都把这做法叫做“手把手教”。在全学期中每个学员都有稿件发表,原本是优秀通讯员的学员发表的稿件就更多了。大家都说,这样的学习条件在别的学校是很难办到的。 
  业余新闻学校还有一个被学员叫好的是讲义印得好,印发的学习资料多。每个教学单元授完后,我们都把课前印发的讲义和授课录音对照,编印成《新闻初学》《怎样写新闻》《通讯写作》发给学员复习、保存。我们还重印了杭报编辑部人员学过的新闻业务书《怎样办党报》《人人学会写新闻》《报纸和新的文风》,发给学员作自学资料。 
  业余新闻学校办了八个月,培养了一批初懂新闻基本理论和新闻写作基本知识的业余新闻工作者,帮助一部分基层报刊编辑人员提高了业务水平,推进了全党办报、全民办报,达到了办学目的。学员于1959年5月13日结业。 
  这次办学,使杭报增添了百余名兼职记者(通讯员),效果可好哩。学员方融是解放军117医院司药,医院报道他全包了,还不时送来社会新闻。蔡永才是杭州汽车发动机厂的职工,写稿又多又好,被调到《杭州日报》当记者,后又调到《浙江交通报》任副总编辑。项梦瑞是市卫生防疫站(现为疾病控制中心)卫技人员,搞吸血病防治工作,写来不少“送瘟神”稿子,后任副站长,对新闻报道十分重视。还有市轻工业局的马和生,既当秘书又当“记者”,十分活跃。后来他到市交通银行当副行长,又爱上了新闻摄影,拍了不少好照片,成为一个写稿子、拍照片的全才。

 

上世纪50年代,杭州日报首任总编辑胡景瑊同志在参观忆苦思甜展览时作采访记录

作者:徐成功 

浙ICP备1105128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3585号